11月25日,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暨第十八届江苏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江苏省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组委会联办,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研究生院和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此次论坛以“跨学科与新视野”为主题,邀请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名学者、核心期刊主编以及来自19所高校的120余名研究生参会,是面向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
论坛开幕式由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景婷教授主持。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党委常委、副校长潘锦全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以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潘锦全表示,本次论坛以“跨学科与新视野”为主题,既响应新文科建设的跨学科融合发展理念,又是创新外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现路径,必将助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研究生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且从“想问题、有思想、讲方法、重逻辑、强韧性”五个方面鼓励年轻人在当学之年有为可做,可有大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教授在致辞中从国家视域、国际视野、比较视域的“三视”角度引导青年人打开思路,敢于创新。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的举办就是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通过交流学术,德高望重的教授们率先垂范,为青年学者树立研学的榜样;研究生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取长补短、开拓创新。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袁爱华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的领导班子参加开幕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新仁教授提出研究者树立包括经典意识、关联意识、问题意识、目标意识、评价意识、传承意识、提炼意识、规范意识的文献意识的重要性;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传斌教授梳理了大语言模型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类别和特色;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美华教授划分了常见网络语言监测类别,剖析了网络语言监测的根源,并最终提出改善网络语言监测现象的对策,为外语专业研究生开展研究提供了指导。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云虹教授指出,作为连接立足实践与探讨理论的纽带,翻译批评肩负着重要使命,但其相对边缘的地位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译学界要给予更多关注,需要在客观梳理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把握翻译批评的基本走向与当下特征,积极探索翻译批评未来发展的可能;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新福教授就当代美国气候变化小说的研究意义展开讨论,关注人类如何在一个不断面临气候变化危机的世界中适应、生存和发展,从而对美国气候小说相关主题进行批判,注重中国话语在气候阐释中的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世华教授立足不同国家的海洋文学书写,深究不同国家海洋文学文化原型及海洋文学创作流变模式,力求发现外国文学中海洋文学创作范式及其现实意义。六场高质量的主旨报告聚焦学科前沿、当下热点和海洋话题,为研究生的学术道路指明了方向。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董晓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永祥教授、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蔡斌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袁周敏教授、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吴鹏教授、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外国语学院吾文泉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
本次论坛还成立了由许钧教授和王克非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的评审专家委员会,对19所院校推荐的论文进行评审。10个分论坛为120名投稿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带队教师组成点评专家组,就与会研究生的论文汇报一一给予专业而深入的指导。各分论坛发言人在点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最后,论坛评选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每个分论坛评选出1名最佳汇报奖。
闭幕式由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姚双良主持。许钧教授和王克非教授为获奖研究生颁奖并合影留念。曾景婷从参会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对论坛进行总结,并向莅临指导的专家、与会师生、会务组老师以及志愿者同学表示感谢。她表示,获奖论文诠释了论坛主题“跨学科与新视野”,展示出当今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价值和研究生的学术风采。第十九届江苏省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承办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邵怡老师代表下一届论坛发言。本次论坛还首次使用现场同声字幕传译技术,着力彰显外国语学院的学科特色,展示技术赋能新文科的未来趋向。
此次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围绕跨学科与新视野,为专家学者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研究生的学术和思想交流,引导研究生积极投入学术研究,培养钻研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也将进一步加强省内外文学类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联动与共建,为我省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