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第一课:筑梦海洋,从江科大扬帆起航
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党委书记 葛世伦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的新学子,在入学之初就要明确在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的坐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勇担新时代使命,从江科大扬帆起航,开启人生新篇章。
一、读大学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这是我国古代先贤对大学宗旨的界定。《大学》还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个人对国家社会发挥作用的起点。中国历来重视德育,中国传统的“德”,具体体现在家国情怀、志存高远、仁爱孝道、知行合一等方面。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是研究学术、启迪思想、增长智慧的殿堂,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升素质的舞台,是修身立德、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家园。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就是育人,坚持德育为先,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良好品行、有崇高思想的人;“树人”就是育才,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培养有扎实知识、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知行合一、身心健康的人。
二、与船舶工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
(一)回望船舶工业发展史
我国有悠久的造船航海历史,早在15世纪初,郑和曾七下西洋。到了晚清,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的大门。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特别是船舶工业的发展史。1866年,左宗棠和沈葆祯在福州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教育的源头。
新中国成立以后,用30年时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又用20余年时间,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大型海上浮岛平台、超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挖泥船、航母“辽宁号”“山东号”、两栖攻击舰、大型驱逐舰、核潜艇等国之重器,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上这些大国重器和高精尖船舶海工装备中,几乎都有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的老师或毕业校友参与研发。还有许多先进海工高端产品就出自学校,令所有江科大人引以为傲。
(二)学校概况
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是一所充满历史底蕴的大学。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先后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镇江船舶学院、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004年更名为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
学校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农、管、文、经、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在镇江有两个校区,新校区长山校区占地2650余亩,作为主办学功能区。学校还拥有张家港校区和苏州理工学院,未来将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三)学校特色
一是“船舶”特色。学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6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涵盖了造船所有领域,许多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校友遍布中国船舶行业各科研生产单位,被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
二是“海洋”特色。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技术储备,拓展发展领域,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信息感知、海洋产业经济等方面聚力作为。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项;作为牵头单位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参研项目“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参研项目“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是“蚕桑”特色。学校蚕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桑科研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种质资源库,是蚕桑科技研发中心和国际蚕桑合作与交流中心,研发提供了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学校与古巴、印尼、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蚕桑科技合作,开展养蚕技术培训,推广优质蚕种,提供技术咨询。
(四)学校的使命与情怀
学校始终有着强烈的兴船报国的情怀,始终与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鲜明的船舶行业特色,坚持为船舶工业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学校的校训: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已培养了18万余名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人才;是行业内校友最多的高校,毕业生遍布中国船舶行业各科研生产单位;全国知名船企管理和技术骨干我校毕业生占比最高;先后为部队输送国防生1100余人。
学校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就业率一直保持较好水平,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近10年来,数万名毕业生扎根船舶行业和海洋、国防事业。无数江科大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与船舶行业一路同行。
学校校友何江华,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LNG船这一“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多种船型研发设计和建造。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建造,科技含量和技术要求非常高,攻克LNG船建造难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何江华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中国LNG船的建造技术从无到有,进而在最短时间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船舶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主动为促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作贡献。学校参研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推动了我国疏浚技术、装备产业和应用体系的跨越发展。学校研制的挖泥船智能控制系统,可对全船航行设备、疏浚设备实现快速、高效、智能化的监控。打破了荷兰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控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80%的大型挖泥船均装备了我校研制的控制系统,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2年“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取得圆满成功,学校参与了研发;2020年学校再次参研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学校承担新型钛合金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等研究工作,为“奋斗者”号耐压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辽宁号”“山东号”航母……等等,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都融入了江科大人的才智与汗水,都有江科大师生和校友的参与,凝聚着江科大人的心血和兴船报国之情,彰显了千亿手机版app,千亿(中国)走向深蓝、筑梦海洋的豪迈情怀。
在与船舶工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江科大人凝结了鲜明的船舶情结,继承了兴船报国基因,熔铸了“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
三、做好大学规划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青年学子的成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殷切希望,“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新时代,广大学子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要涵养优秀品质。要有信仰和理想、要增强个人修为、要提升专业知识、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学会从挫折中成长,勇敢面对各种失败,让坚韧成为一种精神。要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要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至关重要,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就没有什么能帮助到他。每一个大目标都是从小目标做起的。有了小目标,再设立更高的目标。这样,目标才会转变为计划,计划才会转变为行动。
三要学会相处,处理好个人角色、环境与人际关系。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包容也是美的一种境界。要善于发现人之所长、学会包容人、学会合作相处、做最好自我。
四要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型。首先要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带着问题学。其次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学会质疑,广泛地学,终身地学。要改变学习方式,要学会站起来,四面观望。最后要改变学习模式,从“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
五要涵养江科大学子的特质。众多江科大学子通过自身的拼搏与努力,彰显了“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的江科大特质,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让坚韧成为一种精神、让欣赏成为一种境界、让担当成为一种责任。
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
希望大家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有理想、有境界、能思考、能成事,你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高度;做一个勤勉工作的人,有知识、有担当、能吃苦,你的专业素质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宽度;做一个开拓创新的人,有理念、有胆魄、会建构,你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创新创业素质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厚度;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健康、有情趣、能感恩,你的身心素质与能力素质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风度。